发布时间:2014-11-27 13:08:55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去年7月,工人在其岭隧道2000多米深处作业。记者汤世亮 摄
去年7月,在贵广高铁龙胜段,工人在50多米高的高架桥上作业。记者汤世亮 摄
◆前言:从2008年8月13日甘棠江大桥破土动工拉开桂贵广高铁建设的序幕,到今年7月30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下莫村附近的最后6公里轨道的 顺利铺通,贵广高铁桂林段所有轨道基础工程全部完工,历时近6年。说起贵广高铁的建设,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高架桥和隧道。据贵广高铁桂林段建设指挥部 的负责人介绍,贵广高铁全线新建桥梁346座,共204.934公里,其中特大桥88座,大桥158座。新建隧道221条,总长463.375公里。10 公里以上的隧道9条,贵州境内6条,全线最长隧道为黔南境内的格老山隧道,长近15公里。桂林段全长171.56公里,其中隧道全长90.8公里,高架桥 累计里程49.6公里,隧道和高架桥占了桂林段全长的82%多。
由于贵广高铁桂林段隧道和高架桥众多,再加上桂林特殊的喀斯特地理环境,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贵广高铁即将开通之际,当我们有机会坐在贵广高铁 的动车上分享高铁生活舒适快捷的时候,我们有理由记住那些曾经为贵广高铁开通、日夜守护在工地上的建设者,记住他们为贵广高铁开通所付出的青春和汗水,记 住那些为贵广高铁顺利开工建设而舍弃自己利益的普通村民。
那些让建设者吃尽“苦头”的大工程
贵广高铁进入桂林境内的“第一站”就是连通龙胜和三江的金宝顶隧道。金宝顶隧道全长7176米,它一边连着龙胜三门镇,一边连着柳州三江,是贵广铁路 进入桂林境内第一个隧道,隧道于去年5月7日全线贯通,7公里长的隧道,如果步行走完全程需要1个多小时,而高速铁路开通后,列车经过这个隧道只需1分多 钟。
全长7040米的其岭隧道是贵广铁路龙胜段的最后一条隧道,隧道的另一头就进入了临桂境内。其岭隧道比金宝顶隧道略短,但建设难度却更大。“这里的地 理环境更加复杂,岩层中有突泥,不利于爆破。”负责这条隧道的工程主管李丹秋告诉记者,之前在开挖隧道的两个斜井时就曾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事先预判, 夹在岩层中的水和泥足以将整条隧道掩埋。”
记者在去年走近建设中的贵广高铁时,曾深入了正在建设中的金宝顶和其岭隧道深处2000米采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隧道除了要应付复杂的地质环境, 还有深入了隧道内2000到3000米的时候,散热和通风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隧道太长,往里2公里地方,空气就十分稀薄了,呼吸都困难,就不用 说干活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部装了鼓风机。记者当初进入隧道内时,里面的气温高达40℃,而且噪音很大,工人相互讲话都听不清楚,只能用手势比划。
在桂林段的所有隧道中。天平山隧道是广西目前最长的隧道。隧道进口位于临桂黄沙瑶族乡群山中的黄沙河中,出口位于临桂五通镇布厄村附近,全长14009米,为贵广线第 三长隧道,也是广西目前最长的隧道。
隧道长且施工环境相当恶劣,施工队伍为此设计研制了多功能钻孔台车、自行式移动栈桥、下挂式仰拱模板、防水板铺设台车及二衬养护台车,配备多功能地质 钻机、装运碴设备、混凝土喷射机械手等设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施工质 量。据隧道施工人员李沿梵介绍,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开挖技术,长达14公里的隧道最后全线贯通时测量贯通误差只有1厘米。
除了隧道,就是高架桥。贵广高铁桂林段唯一一次横跨漓江的高架桥是漓江双线特大桥,全长1881米,位于灵川县灵川镇王家村委境内。漓江特大桥宛如一 条巨龙横跨在漓江上,整座大桥共有55座桥墩桥台。“贵广线在桂林境内跨过很多漓江的支流,如前面的甘棠江特大桥等,但横跨漓江就这一次。”陪同记者前往 采访的负责第六标段施工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横跨漓江,考虑到下面船只通航的问题,漓江大桥除两边使用了预制桥梁外,中间部分都选择了现场浇筑,每 一跨的长度达到了130米。
他们“支撑”起了贵广高铁
“80后”把婚礼搬到贵广高铁工地上
在贵广高铁龙胜段第五标段的工地上,记者也见到很多“80后”、“90后”的身影。在负责贵广高铁龙胜段建设的中交二公局贵广铁路第五经理部,“80 后”、“90”后年轻人占了建设人员的80%以上,成了建设队伍的主力。这群年轻人组成了一支青年突击队,长年累月坚守在贵广高铁建设的大山深处,默默奉 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将自己轻舞飞扬的青春寄托在了贵广铁路上。贺新晓是他们其中的代表。
1985年出生的贺新晓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材也有些瘦弱,但他却在工地上待了足足4年。2008年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贺新晓就来到了中交二公 局,2009年初便随着公司开进了贵广铁路施工现场,没想一待就是4年多。“我之前还从没见过这么多山呢。”贺新晓笑着说。从小在华北平原长大的他头一次 见到这么多山,第一次坐车来到工地时,由于受不了颠簸他一路呕吐不断。
公司分配给他在工地的任务是后勤服务“搞后勤看起来没有工程部的人上工地那么辛苦,但管的事多且杂,做不好同样影响工程建设进程。”贺新晓告诉记者, 他主要负责的事情包括工地工人的饮食住宿、还有文件接收和传发。而这其中饮食一项则意味着他要隔三差五去龙胜县城或三门镇买菜和买米。“这个山路走起来我 的确不习惯,我足足颠簸了一年后才慢慢习惯的。”贺新晓说。
2009年秋天,原本打算回家跟女朋友结婚的贺新晓,忙着手头的工作丢不开,便想着让女朋友来工地结婚“之前听说很多铁路工人都是在工地上结婚的,但 这对我来说还是有些难度。家里已张罗了一个多月,就等着我回去办喜事,这倒好,我一句话让他们的辛苦都白费了。”起初,贺新晓家人和女朋友都不太同意,觉 得在工地结婚算哪门子结婚。但在贺新晓的坚持下他们还是同意了。“做这个工作总要有些牺牲精神的,我想他们应该也会理解我的。”结婚后4年,贺新晓还没有 回家过一次年,就连新婚当年的春节他也是将爱人接到工地一块过。“我们的青春在大山深处度过,但我想总有一天,贵广高铁会载着我们的青春轻舞飞扬。”中文 系毕业的贺新晓有些诗情画意地说。
巾帼不让须眉,女工成为工地上的美丽“风景”
在贵广铁路桂林段的建设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的男人成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很少有女人的身影出现在一线工地上。然而,在贵广铁路阳朔段建设的工地上, 记者也曾见到了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工张六妹,她和那些男人一样,每天爬上30多米高的高架桥上顶着烈日作业,在不通风的空心梁中扎着烫手的钢筋,把 自己的汗水挥洒到了贵广铁路的建设中。
张六妹老家在四川广安,早在2010年阳朔车站多线大桥开工建设时,她就跟丈夫一起来到工地成了贵广铁路阳朔段工地上仅有的4名一线女工之一。在刚进 入工地时,施工队考虑到她是女的,原本打算安排她搞搞后勤,但在一线工地做惯了的张六妹没做几天,便又回到了一线工地上。
“在工地干活肯定要累些,但也觉得有成就感些。”去年7月,记者采访她的当天,张六妹正在30多米高的高架桥上搅拌混凝土。“你看天气这么热,我还得 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在大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一个上午,不穿长袖衣,就会掉几层皮。”张六妹告诉记者,相比太阳照在身上的温度,最热的还是在箱梁上装模板扎 钢筋的时候“那里面不通风,钢板吸热,就像个蒸笼,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张六妹说,“要不你来摸摸这个钢筋试试看。”记者伸手一摸赶紧缩了回来, 好烫手!她告诉记者为了赶工期,她经常是顶着高温作业。
刚开始来到工地时,要爬到这么高的桥墩上班,张六妹还有些不适应“虽然旁边都装了护栏,但毕竟太高了,看着都眼花。”但天性不服输的她没有放弃,还是 坚持上桥墩作业。“人家爬悬梯几分钟就上去了,我就慢点多花点时间呗。”长年累月的爬,如今张六妹上悬梯已健步如飞了。
虽然在工地上很辛苦,但看着一个个桥墩在自己和同事的努力下竖了起来,张六妹感觉特别开心。“说实话修铁路是很累,但却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
“杂牌军”变身主力军,架子队演绎高铁建设“传奇”
说起曾参与贵广高铁桂林段建设的一线工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刘德和他的架子队的“传奇”。这个由40多人组成的架梁队,其中有一半多队员在进入队伍之 前都待岗在家。然而,就是由这样一批人组成的“杂牌军”,在来到贵广铁路第七标段灵川段的施工现场后,却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了建设队伍攻坚克难的主力 军。
刘金钟是贵广高铁中铁二十三局第一项目部第一批进驻贵广线灵川段工地的工人之一,“2008年12月21日进来,到现在已5年多了。”记者去年7月在 工地见到刘金钟的时候,他正挽着裤管在一个水塘边抽水。在工地上刘金钟是一个管道工,主要负责工地管道的安装和积水的排除“哪里需要排水,哪里的管子坏 了,我都得管。”刘金钟乐呵呵地说。“你别看他干的都是些杂活,但没有他我们工地好多活都干不了。”南圩3号双线特大桥的技术负责人王力说。2012年冬 天,正是南圩3号双线特大桥建设的攻坚阶段,河中间的几个桩基内积水需要用水泵抽出。不巧的是,抽水的水泵管子在井内出现了漏洞,积水排不出来。刘金钟一 听说这个情况,二话没说光着膀子就下到井内去维修水管“那时候冬天气温低,要下到水里又不能穿衣服,出来时身体都冻僵了。”刘金钟回忆说。而遇到下大雨的 天气,刘金钟经常是半夜要起来去抽水。“工作杂,说是8小时工作制,但遇到特殊情况是随叫随到,有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刘金钟说。
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刘金钟的心情却显得十分愉悦。“能参与这样的国家大项目建设,我觉得苦点累点也值。”刘金钟说。而令刘金钟感到愉悦的另一原因 是,他能够摆脱待岗的苦闷,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铁路工地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由于中铁二十三局近年来将一些大的项目承包出去,一些像刘金钟这样年纪大的 人和其他一些员工就被待岗在家。刘金钟在来到贵广铁路工地之前,已在家待岗了3年多了。由于长期待岗在家,家庭开支一度显得十分拮据。而更让刘金钟感到难 过的是,他不能回到自己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铁路工地上。
“我以为我这年纪没有施工队会给我打电话了,但刘经理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得拿出自己的本事和干劲,把事做好了来。”刘金钟说。刘金钟口中所说的刘经 理是他们架梁队的队长刘德,也是第一项目部常务副经理。2007年年初,刘德所在的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决定由他牵头组建一支桥梁工程队,为第二年开工 建设的贵广高铁做好准备,人员由他自己挑选。“那个时候有技术的年轻人都被挑走了,我能选择的不是年纪大就是因表现不好待岗在家的员工。”在潮田双线特大 桥的工地上,刘德给记者讲起他的架子队的故事。当时,几名过去不是工作散漫,不思进取,就是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被单位淘汰或开除的人找上门,恳请刘德给一 个上岗的机会。这些人的出现让正愁凑不齐人数的刘德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给这些待岗在家的人一个机会“其实这些人技术水平都不错的,只要思想态度 端正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意一打定,刘德就一一拨通了公司那些待岗在家员工的电话,并跟他们约法三章。于是,刘德很快就组建了一支15人的桥梁 工程队,其中有7人是受到单位尾数淘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或被单位辞退的。结果,令刘德没有想到的是,他组建这个“杂牌军”成了贵广高铁桂林工地上的主力 军,攻破了一个个难题,确保了工期的顺利进行。
七旬老汉自绘铁路图,带头拆迁老房为铁路“让路”
当然,贵广高铁能顺利修通除了那些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工地上的一线工人外,还有那些为铁路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来回奔波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以 及那些为盼望家乡早日通高铁而主动搬迁的普通村民,他们一起为贵广高铁的建设默默地奉献着,有的甚至为此牺牲自己的利益。
75岁的莫吉祥是恭城平安乡北溪村一位普通的村民。2008年1月,当莫吉祥惊喜地得知贵广高铁设计线路途经恭城,且还从北溪村经过时,他当即决定要 画一条“恭城高铁全境图”。莫吉祥的理由很简单。他说,修铁路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一定得支持。“20年前,我就梦到铁路从村中过,现在眼看 梦想成真了,就想一笔一画地记录下来,让后代也好好看看。”
2008年1月23日,已69岁的莫吉祥,来到一个叫“毛笔洲”的地方,画下了“第一笔”。 打那天起,莫吉祥似乎有了使不完的劲,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日晒雨淋,只要吃完饭,纸笔往兜里一塞,就出门画图了。儿媳邓云娟形容说,那可是比上班还准时 的。为了画这张图,莫吉祥不知花了多少精力。他说,遇到河,就脱鞋过水,跟着桩走;遇到隧道,就翻山越岭;遇到村庄,要一座座房子问得一清二楚……这条铁 路在恭城境内大约长49公里,远的地方,他坐车去,近的地方他徒步走去,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个49公里。
除画铁路图外,他还主动拆除老屋给铁路“让路”。
说来也巧,这条铁路不歪不斜,正好从他家老房子穿过。对很多人来说,在一个地方住久了,那就不仅仅是一座房,还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况且这栋老房子来之 不易。以前,莫吉祥白天教书,他就利用中午和晚上,加班加点动手砌这座房子。“一砖一瓦都是我扛下来的。”莫吉祥早就对家人说,就算有皇宫别墅,他也不去 住,就要在这间老房子中度过晚年。
然而铁路来了,咋办?
“拆吧!而且要主动拆。毕竟修这条铁路是白娘子遇许仙——— 千年等一回的事。”2010年4月,莫吉祥自己爬上房去,动手拆了起来。当时,天下着雨。此情此景让铁路工人动容,主动上前帮忙。工人说,修路拆房是最头疼的事之一,没想到老人这么支持。
那段时间,莫吉祥刚好走完整个平安乡。“发现我自己是第一个拆房子的。”
2012年8月,他的图终于“完工”了。很多人都说,这条铁路横跨三省区,除官方专业人士外,也许仅有莫吉祥一人画出这样一幅图。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莫吉祥就会说,就当是锻炼身体,也当做是留给后人的一幅画,还要一代代传下去。(记者 汤世亮 实习生 覃金梅)